当前位置:炮文屋>书库>玄幻奇幻>刚成仙秦人皇,你跟我说这是洪荒> 第216章:万民祈愿,汇聚九州人族的,骊山帝陵,始皇复苏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16章:万民祈愿,汇聚九州人族的,骊山帝陵,始皇复苏!

  秦岭,骊山。
  山壁之间,一方净土宛若鬼斧神工雕刻而成,天然存在这天地中,山神庙嵌在其中,映照出一丝神圣与玄奥。
  远远望去,这一幕就像是临摹着古老传说的画卷。
  “九州之争开始了……不知道大秦皇朝这一次,是不是还能如始皇帝那般横扫八方,再次完成一统?”
  一袭白衣如仙的无当圣母,遥遥立在山崖上,眺望着天地的尽头,似有所觉。
  以她的修为,即便身在骊山,也能洞悉九州如今的境况。
  三川之地的起义,点燃了九州无数百姓,自从春秋动乱之际至极,积蓄的无穷怒火,势必会掀起一场燎原之火。
  仅凭一个浮屠军,纵然有十万之数,只怕也难以抵挡。
  还有西边迦南佛国的僧兵……无当圣母的眸子里萦绕一丝冷意,喃喃道:“叛徒!”
  “若不是顾忌天庭还没有动作,我一定亲手宰了这只卑鄙无耻,临阵脱逃的兔子!”
  这一份恨意与冷漠直指佛门,涉及到了昔年的一桩旧事。
  当初,三清分家,从而掀起封神之战,最终截教败亡,曾经万仙来朝的盛景,再不复现。
  而那些截教仙大多都上了封神榜,如今位列天庭仙班,成为了天庭的仙家神祇。
  但还有极个别的截教弟子……封神榜上无名,天庭之中亦无其身。
  比如,定光欢喜佛。
  其前身是截教弟子,乃通天教主座下随侍七仙之一的长耳定光仙,仅以地位而论,远在三四代弟子之上,持有极品先天灵宝六魂幡。
  然而,封神之战末期,截教败势已现,通天教主摆下万仙阵,意图力挽狂澜,曾希望凭借此宝,一举挽回截教颓势。
  可长耳定光仙却在这时背叛了截教,偷偷将六魂幡献于阐教,以致于通天教主功败垂成。
  后来,凭借此背叛事件,长耳定光仙逃过了封神之劫,被西方教的准提道人带到西方,成为定光欢喜佛,在西牛贺洲建立迦南佛国,为一方佛国之主。
  除了定光欢喜佛之外,截教还有一人也入了佛门,并且还成为了如今佛门三千佛国的共主。
  “多宝……或者如今该称呼为如来佛祖了!”无当圣母喃喃道,抬头望向了天穹之上,眸子里有一丝哀伤的情绪。
  昔日万仙来朝的截教,那是何等的盛事之景,可现在全然已经不见。
  而这一切,哪怕无当圣母在骊山枯坐苦修数千载岁月,仍然难以想明白。
  究竟是天道放弃了截教,还是说从一开始……这就是一个埋葬截教的杀局?
  就像如今的大秦皇朝。
  “师尊,弟子现在该怎么做?”
  无当圣母幽幽叹息了一声,今时今日,她观大秦皇朝,就像昔日的截教。
  四面为敌,皆是算计。
  然而,当初的截教好歹还有个通天教主,能够在关键时刻,还想着力挽狂澜。
  可现在的大秦皇朝?
  始皇帝已经不在,仅凭秦二世一人,能够做到力挽狂澜吗?
  ……
  此时,骊山脚下。
  一批又一批的民夫,或是用推车载着山石巨木,运送到山上,或是几十人合力,拉着巨大的石刻,深入山中腹地。
  他们是咸阳城征发的民夫,在历经两次暴动后,由赢宣这位秦二世亲自出面留了下来,以工代赈,在此修缮坍塌的帝陵,并且要重建骊山。
  此前的动乱,导致骊山大半山体坍塌,险些将帝陵都埋了。
  因此,这些民夫要在骊山将坍塌的部分,全部重新修缮,并且清扫埋住了帝陵的一些山石碎砾。
  若是放在以前,这些民夫肯定是要抱怨连天,埋怨世道崩塌,秦二世暴政之类。
  但现在,民夫们却是自愿进行这般苦力,毫不叫苦,让前来监工的蒙武等将士,都有些始料不及。
  “还是陛下有办法,只是来了这么一趟,居然就让这些民夫如此积极!”
  蒙武身着甲胄,作为监工,看着这些民夫往来,烈日炎炎之下,满身大汗,却是丝毫没有退让,反而一脸兴奋,忍不住感慨的摇了摇头。
  若是换做他……只怕都很难有如此激情,投身在这修缮帝陵与重建骊山的大浪潮之中。
  “并非是陛下有办法,而是陛下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焰。”骊山县县令摇了摇头,隐隐有些触动。
  他明白,这是秦二世此前那一番许诺,带来了如今这般影响。
  之前,赢宣出巡最后一站到了骊山,恰巧碰上了民夫们听信流言,围堵住出巡车驾。
  赢宣为了安抚民心,同时也是消弭掉民心对于皇权的敌意,因此许诺给民夫们一份认可,所有经由这些民夫之手,运送到了骊山的山石土木,皆可镌刻上他们的名字。
  此后永远将名字留在骊山,哪怕百年之后,他们身死,这份荣誉仍然会在骊山之中,流传万世之久。
  若是放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仙神身上,必然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。
  可这些民夫只是普通人,他们的想法很简单。
  能拥有这么一份流传万世的荣誉,哪怕只是后世之人,途径山野之间,偶然一瞥,看到了他们镌刻在骊山上的名字……都是无比值得的。
  更何况,赢宣的承诺,可不仅仅是骊山,还有将刻着他们名字的山石土木,用在修缮骊山帝陵上面。
  这么一来,他们就像是帝陵中的无数兵马俑,与始皇帝永恒沉眠在地下帝陵之中。
  对于这些大秦百姓来说,这无疑是至高的荣誉。
  这也就难怪民夫们如此热火朝天,却又丝毫没有怨言了。
  “看他们这么卖力的样子,只怕能在登基大典之前完成修缮,这样的话,骊山的重建,也将进入尾声了!”蒙武看了眼浩浩荡荡的民夫在骊山上下来往,有些感慨。
  这种速度……实在是有些难以想象。
  一旁的骊山县令也是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,随后看向了山中开凿出来的巨大洞窟,忍不住暗暗感慨。
  若是始皇帝还在世,看到这一幕,应该会为如今的二世之君感到欣慰吧?
  ……
  然而,此刻没有人注意到,随着无数刻有大秦百姓名字的山石土木,一点点融入了骊山之中。
  冥冥中,那些百姓所愿与气运,丝丝缕缕,从九州各地涌来,汇聚在了秦岭,涌入那骊山深处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