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炮文屋>书库>穿越历史>我在现代留过学> 第一百九十章 兀卒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九十章 兀卒

  元丰八年六月戊寅(十六)。
  奉议郎、知定州安喜县事王岩叟入觐。
  旋即除授监察御史一职!
  枢密院言:北朝遣奉国军节度使耶律琚、起居郎兼知制诰充史馆修撰王师儒为祭奠使;又遣宁州观察使萧杰、客省使、海州观察使韩昭愿为劝慰使。
  今北使已至大名府,乞指挥。
  两宫诏以北使入境,命有司选员充差馆伴使。
  并依治平四年故事,再定北使在京条贯。
  面对北使,大宋上下噤若寒蝉,如临大敌!
  只有赵煦不以为意,甚至压根没放在心上。
  因为赵煦清楚,现在的辽国老皇帝,早就没了进取心。
  又因为他在位这么多年中,辽国宫廷动荡不安。
  太子、皇后、皇叔都死掉了。
  所以,老皇帝现在只想着顺利传位给皇太孙。
  所以其实现在的辽国和大宋一样,都是稳定压倒一切!
  只要宗室别再搞事,只要各部安分守己,老皇帝就阿弥陀佛了。
  别说什么策马南下了。
  老皇帝现在连捺钵的兴致,恐怕也没有多少了!
  不过,赵煦是真羡慕那个辽国老皇帝的长寿!
  看看人家即位的时候,还得称大宋天子(仁宗)为叔。
  可是,几十年下来,随着大宋一代代天子纷纷晏驾。
  他从侄子混成了弟,然后变成了叔,现在赵煦得称呼他为叔祖了……
  而且,在赵煦的上上辈子,这个老皇帝甚至差点熬死了赵煦!
  恐怖如斯!
  “再怎么着,朕这一世也得和那位老皇帝一样长寿才行!”赵煦想着。
  两宫却都在为辽使将要入京的事情伤神,所以也没怎么关注赵煦。
  但很快的,两宫就不必为了北使入京的事情伤脑筋了。
  因为一个更加伤脑筋的事情来。
  泾原路经略司上报:“西贼近来投书于我,言知我朝新丧,乞依治平故事,遣使入觐陈慰,乞指挥!”
  两宫顿时麻了。
  看完上报,向太后就问着赵煦:“西贼遣使来慰……六哥有什么看法?”
  赵煦答道:“母后,儿读春秋,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!”
  “故若贼臣是以礼而来,我朝自当以礼相待!”
  两宫听了,都是微笑起来。
  赵煦很清楚,西贼使者入京的事情,他是拦不住的。
  因为天下人,尤其沿边各路,其实都在渴望休养生息。
  确实,西贼的经济、社会在过去十几年的大战早就崩溃了。
  尤其是去年的第五次兰州会战和定西城大战。
  让西贼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!
  可是这些事情,除了赵煦外,整个大宋就几乎没有知道的了。
  人们只知道,战争已经打了十几年。
  旧党士大夫们早就渴望和平了。
  以司马光等人为首的主和派,甚至宁愿割地也要和平。
  而沿边的百姓,其实也差不多。
  连年战争,百姓也被压的喘不过气了。
  他们现在只想休战,喘息几年。
  这是大势!
  哪怕赵煦知道,只要坚持三五年,西贼就会因为财政破产而内爆。
  甚至只要再坚持一年就可以得到一个天大战机——西贼太后和皇帝都将在未来一年内相继去世!
  到时候,一个年轻的太后将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垂帘听政。
  主少国疑,经济困难,财政破产。
  只要再来一次五路伐夏,西贼说不定就真的灭亡了!
  可是,赵煦不能逆势而行!
  因为人心如此!
  他不能也不可以,背着百姓的呼声,去冒险!
  那会酿成灾祸的!
  万一有人高唱一声‘无向沿边浪死歌’,他不就麻了?
  再说了……
  赵煦现在其实根本不急!
  他已经找到了胜利的拼图,也得到了获胜的钥匙。
  只要给他时间,十年以后,大宋说不定一支偏师就可以轻易的覆灭西贼!
  现在,他只需要守好底线。
  不割地,也不给岁币。
  其他一切,就随西贼闹腾了。
  反正宋军只要守好边防,等待就可以了。
  守城作战,大宋还真没怕过谁!
  ……
  此时此刻,兴庆府中。
  大白高国的皇帝秉常脸色苍白的坐在了坐褥上。
  去年在兰州城下,被宋军一箭射中肩膀,虽然及时治疗,得到了康复,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备受打击!
  因为他御驾亲征,损兵折将,依旧无法打下兰州城。
  所以国中那些曾经对他寄以厚望的贵族们,现在都已经失望,纷纷转而投向了小国相梁乙逋。
  这让这位大夏皇帝、兀卒,意志消沉,开始沉迷酒色。
  他打算用这种办法自戕!
  这是自古以来,不得志的统治者,在失望至极后的选择。
  慢性自杀!
  但现在,秉常却难得的清醒起来。
  甚至重新振奋了起来!
  因为仁多家已经投向了他!
  并宣誓为他的刀和剑,支持他的一切决定,只为了铲除祸国殃民的梁氏一族!
  “梁乙逋又在想着,和南蛮修好,求些岁币回来?”秉常嘲笑着他的那个表哥。
  “回禀兀卒,确实如此!”刚刚从左厢神勇司撤军回来的仁多保忠,跪在秉常面前,说道:“国相已经遣人投递了文书,请求入南蛮京城,祭奠、吊慰那位南蛮皇帝……”
  “顺便和南蛮重修旧好!”
  “希望可以恢复庆历和议的条件……”
  说起来,可能很多人都会惊讶。
  在大白高国国内,崇尚汉化的皇帝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。
  死都要打到死!
  第五次兰州大战,就是他一手策划和鼓动的。
  因为他需要战功,需要从南蛮掠夺人口、财富、技术和官员来给他服务。
  反倒是,一心坚持大白高国祖制,以党项文化自傲的梁氏常常隔三差五的就想求和。
  因为,梁氏是掌权派!
  连年战争,让国中物价飞涨,民不聊生,各部贵族首领,也是怨声载道。
  战争已经严重影响了掌权的梁氏的利益!
  所以,无论是太后还是老国相、小国相,都不断的寻找机会,一次次的请和、求和。
  过去,他们还想着让南蛮割地,或者和北朝辽国一样,增加个十万八万岁币,然后缔结新的和约。
  现在,他们就已经只敢想,恢复庆历和议了。
  实在是撑不住了!
  “仁多卿……”秉常问着:“南蛮会答应吗?”
  “庆历和议的岁币可不是小数字!”
  秉常记得清楚,那是每年15万匹绢,七万两白银,三万斤茶叶的天文数字。
  “臣不知道……”仁多保忠答道。
  “嗯?”秉常不懂了,问道:“为何不知道?”
  “卿是大将,和南蛮直面了无数次……该知道南蛮的性格才是!”
  “回禀兀卒……”仁多保忠答道:“若是过去,臣可以肯定,国相是痴人说梦!”
  “因为南蛮的那个皇帝不会同意!”
  “然而现在,那个南蛮皇帝已经死了,新即位的皇帝才十岁!乃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听政!”
  “臣听说,南蛮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,和死掉的皇帝不一样,她们更信任那些反战的士大夫……”
  “因此说不定,国相真有机会!”
  秉常顿时皱起眉头来。
  这可不行!
  若叫梁乙逋借机重立和约,拿到了岁币。
  这国中上下,都会服他的!
  这样自己哪里有机会拿回权力?
  “爱卿可有计谋?”秉常问着仁多保忠:“如何破坏掉梁乙逋的诡计?”
  “叫他不能得逞!”
  “无论如何都不能叫他拿到岁币!”
  梁乙逋拿到岁币就意味着他还得继续做傀儡!
  这绝对不行!
  “兀卒……”仁多保忠凑近一些,拜道:“不如,要求南蛮除了给岁币,还需要割地!”
  “让南蛮归还侵占的我国土地!”
  “甚至要求割让熙州、河州、兰州、会州……”
  “臣不信,南蛮连这种条件也敢答应!”
  秉常听着,眼睛亮了起来。
  是啊!
  这种条件,南蛮怎么可能答应?!
  他看向仁多保忠,赞道:“卿真朕之股肱也!”
  注:宋辽交往百年,礼仪什么的早就完备了。
  根据檀渊之盟,宋辽皇帝为兄弟。
  但这个兄弟排序是根据真宗和辽圣宗的年齿来论。
  譬如真宗是辽圣宗的哥哥,辽兴宗的叔叔。
  仁宗和兴宗就又是兄弟。
  仁宗和道宗是叔侄,英宗和道宗是兄弟,神宗和道宗是侄叔。
  一般来说宋朝皇帝这边很怕被辽国知道自己真正的年纪,所以有故意夸大自己年纪的行为,哲宗的年纪虚大两岁可能就是为了应对辽人。
  但历史上,哲宗亲政后向辽国方面,透露了自己的真实年纪,而且回答的相当得体、自信!
  我就是看了这个记录后,喜欢上的这个皇帝!
  他自信果断的不似赵家的崽!
  ps:今天晚上看书去了!
  明天多更吧!
  (本章完)
  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