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炮文屋>书库>科幻未来>大国崛起:从军工开始> 第255章 不够!远远不够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55章 不够!远远不够!

  第255章 不够!远远不够!
  三里屯东六街13号。
  刘韬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‘穆罕默德’。
  “很高兴见到你,我的朋友!”刘韬说着不是太流利的‘波斯语’。
  为了能够和朋友们更顺畅交流,刘韬已经可以说着一口很流利的‘阿拉伯语’,至于‘波斯语’也可以用来平常交流。
  穆罕默德道:“很高兴见到你,我的朋友!”
  两人寒暄了一会儿。
  穆罕默德以前是个教授,传承着波斯人的文化,很重视礼节。
  这一点上,双方倒是有共同语言。
  华夏同样是一个礼仪之邦。
  “刘,我的朋友,我们需要你们先进的坦克和自行高炮,跟伊拉克人一样的。”穆罕默德当着刘韬的面,提出了要求,“我和刘振邦先生提过这事,但是他说这事得亲自跟伱谈。”
  “我的朋友,这两款武器可不便宜啊!”刘韬露出为难之色,“而且这两款武器我们产量还很有限,短期内很难交付。”
  这倒是大实话,刘韬也没有骗穆罕默德。
  “我的朋友,我这人你应该也了解,我不会去夸大其词。”
  穆罕默德略微皱了皱眉头:“200辆自行高炮,每辆500万美元;400辆坦克,每辆180万美元,我们的条件只有一个,未来三年完成所有交付,每年交付三分之一。”
  “不可能!穆罕默德,我的朋友,先不说这苛刻的交付条件,就说这价格就不够,按照这个价格我们根本没得赚。”刘韬摇了摇头。
  穆罕默德眉头紧皱,心中暗骂了一声‘该死的贪婪的军火商’。
  “可是据我所知,你们卖给沙特,就是这个价格。”默罕默德说道,“我们是朋友,难道你们想借机涨价?”
  “不不不,我的朋友,这你就误会了。”刘韬连连摇头,“众所周知,美元贬值了!就像现在大家跟美国人做生意,100美元再也买不到以前的东西了。”
  默罕默德没有说什么,美元贬值这是很明显的。
  这一点从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  以前美元很坚挺,可是自从布雷森顿体系崩溃后,美元就不断贬值着。
  特别是从去年开始,美元贬值速度相当惊人。
  刘韬所说的,一点毛病都没有。
  而刘韬此时则是暗骂着沙特,简直是如同筛子一般,完全没有秘密可言。
  连波斯人竟然都能知道,还能搞到沙特的采购单价。
  最终,默罕默德提高了报价。
  除了200辆自行高炮、400辆坦克以及相应基数炮弹外,还要800具导弹发射架以及4000枚‘前卫’防空导弹,合同总价52亿美元,里面就包含着坦克乘员培训、维修养护培训以及后期在德黑兰建立一个维修坦克厂,用于修复被击伤的坦克。
  虽然交付压力巨大,刘韬都吃不消,可是他还是接下这笔订单。
  没办法,对方给了实在太多了。
  这笔订单,能够赚到的钱那可是巨量。
  先把定金拿到手,后面确实没法交付那么多,差一些想来也没关系,难不成还能跟自己翻脸不成。
  晚上七点。
  五机部,或者现在应该叫做兵器工业总公司。
  领导们先后走进会议室。
  等到所有人都到了,坐了下来,张领导道:“那按照之前惯例,让刘韬同志先汇报一下工作,大家有什么想问的,等刘韬同志汇报完工作后,再问。”
  “各位领导,晚上好,过去一个月时间,我们对外贸易尽数按合同协议交付,交付部队35辆81式轻型坦克、25辆81式中型坦克、5辆81式水陆两用坦克、35辆步兵战车.”刘韬汇报着交付情况。
  部队的订单,都是交付以后才给钱,给的钱也是直接到了盘山机械厂的账户上,现在则应该说是华夏西南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!
  刘韬随后汇报的是改制的情况。
  现在该挂牌的已经挂牌,人事任命上,需要兵器工业总公司这边任命的,都已经完成了任命。
  该备案的都已经全部进行备案。
  领导们听得很认真,特别是在改制方面。
  相关情况他们其实都已经看了报告,不过显然没有刘韬亲自汇报来得清晰、直观。
  现在改制上面,动静最大的不是五机部改制成兵器工业总公司,也不是其他机械部改成总公司,而是盘山机械厂的改制,涉及到了足足10家兵器公司、7家民用领域公司。
  甚至往大的说,直接关系到整个西南兵器工业系统的军工厂的改革与发展。
  那可是涉及到上百家军工厂!
  动静之大,绝对是前所未有的。
  而一旦改制成功,产生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。哪怕失败,也会有失败的经验,可以为后续的改革提供经验,避开失败的坑。
  这就是改革试点单位的意义所在。
  投石问路,提供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。
  可以说,盘山机械厂的改制不仅仅是五机部在看,其他部委也在看,甚至上面的领导也在关注着。
  刘韬在这方面汇报得很详细,也并不避讳,出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地说出来。
  前期改制筹备小组,展开了大量工作。
  可是当正式改制的时候,依旧出现大量问题,整个组织结构相当于被打碎,甚至于打碎人们的观念。
  之前大家已经适应了‘国营厂’这个身份,国营厂就是国家的工厂,在人们心目中国营厂其实和政府是等同的,自己拿的是铁饭碗,是为国效力。
  可是现在突然改制,成了公司。
  公司,这让很多人潜意识地认为,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公司。
  更不要说,在公司与职工签署合同的时候,很多职工嚎嚎大哭起来,死活根本不愿意签,好似一旦签了就是卖身契。
  以至于刘韬都不得不做出决定,暂缓这件事。
  只能说他觉得理所当然,没有什么大不了,签了合同只要好好努力干,跟之前是一样的,但是对于职工的冲击力却是巨大的,大家根本没有做好市场化的准备。
  也正是亲自实践,刘韬才会明白,为何会有一段时间实行经济双轨制,因为这是属于历史的特定时间的产物。
  以前是计划经济,现在要市场经济,根本就没办法一步到位。
  大家的思想根本就没有做好,人才也远远不够。
  甚至于说难听点,连市场经济是什么都不知道、也不知道怎么搞市场经济,这种情况下直接去搞市场经济,和自寻死路没有什么区别。
  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