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炮文屋>书库>玄幻奇幻>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> 第405章 夜不能寐(二合一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05章 夜不能寐(二合一)

  晚饭过后,像其他人一样,铁宁和王安逸回到自己的房间。
  刚关上门,王安逸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小说的扉页:“霸王别姬?”
  “京剧的经典曲目。”
  铁宁道:“刚才吃饭的时候,岩子不就说了吗,他在里面融入了戏曲艺术和京剧文化。”
  “这么说,《霸王别姬》也是一部寻根小说?”王安逸两眼炯炯有神。
  铁宁点了点头,把目光投向了纸上密密麻麻的字。
  从程蝶衣剁指学艺,到程蝶衣从“男儿郎”变成“女娇娥”,再到菊仙闯入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感情,故事一环接着一环,渐渐地,两个人都陷入了《霸王别姬》的字里行间当中。
  “铁宁,你觉不觉得这三人的人物关系有点复杂?”
  王安逸弱弱道:“明明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,却像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纠葛。”
  “岩子这个写得比较前卫,比较先锋,安逸,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去批判它。”
  铁宁眼里冒光,仿佛觉醒了什么不得了的属性一般。
  窗外的夜空如墨般黑,万籁俱寂,屋内的灯光始终亮如白昼,一直亮到了白天。
  天蒙蒙亮,天空泛起了鱼肚白。
  “嘶,嘶……”
  王安逸眼睛发红,但不是因为一宿没睡,睡眠不足,而是偶尔抽泣,经常偶尔,硬生生哭红的。
  当《霸王别姬》翻到了最后一页,忍不住地欷歔道:“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啊!”
  “不对不对。”铁宁摇了摇头。
  “怎么不对了?”王安逸一愣,“我念错了?没有把,《和项王歌》的原句就是这样的。”
  “我的意思是用得不对,段小楼算哪门子的霸王,也配用《和项王歌》?”
  铁宁恨铁不成钢道:“虞姬是真虞姬,霸王却是假霸王!”
  王安逸深以为然,“程蝶衣真是一个被命运和时代捉弄、可悲可叹可怜可惜的人啊。”
  就在此时,一道道刺眼的阳光透过窗户,照在她们的脸上,直射她们布满红丝的眼睛。
  “呀,天亮了!”
  王安逸才意识到,她们俩看了整整一宿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  “这样的作品,就算看上几个通宵也值得!”
  铁宁审了伸懒腰,非但不觉得疲惫,反而神采奕奕,恨不得立刻找方言聊上个把小时。
  岩子,你这《霸王别姬》,真让我欢喜!
  抱着如此的想法的,不单单是她们,但凡是看过《霸王别姬》的人,无不激动异常。
  走廊里、食堂里,总之整个疗养院里,随处可见有人在讨论《霸王别姬》。
  “哈~”
  古桦打了个长长的哈欠,从王安逸身边经过。
  铁宁好奇不已,“老古,你昨晚没有睡好吗?”
  古桦道:“什么睡好,压根我就没睡,跟少恭看了一宿的《霸王别姬》。”
  “你们也熬夜在看呐。”王安逸又惊又喜,“我还以为就我和铁宁这么干的。”
  “不只是我们几个,你瞅瞅大家伙,基本上都看了一宿。”
  古桦扫视了一圈,“岩子这本书写得,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,简直是不看完不能寐啊。”
  此话一出,立刻引起食堂里其他人的附和。
  郑义、季红真、钟阿城、柯云路、贾平洼等人虽然也彻夜不眠,但只要是谈到《霸王别姬》,一个个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,喋喋不休地分享着自己的读后感。
  “我原本以为《黄飞鸿》三部曲是岩子的一个创作高峰,没想到他又跨上一个新的高度了!”
  “是啊,岩子的境界恐怕我是难以望其项背了。”
  “我有一个预感,《霸王别姬》会是寻根文学的一个里程碑,不,是华夏当代文学的里程碑!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“我觉得我们今天别的什么主题都不聊了,就好好地谈一谈《霸王别姬》,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
  众人毫无异议,突然间,人群里冒出一个声音,“岩子人呢?怎么没看到他啊?”
  铁宁环顾四周,寻找方言的身影,就见他正在和李小琳、张仲锷、茹芷鹃等杂志编辑一同下楼。
  “岩子,你这稿子还没确定让哪家发表吧?”李小琳问道。
  “说好了,已经说好了。”
  不等方言开口,张仲锷立马宣示着《当代》期刊对《霸王别姬》的主权。
  “这不对吧。”
  李小琳说,整个研讨会是由《人民文学》和《收获》联合主办,既然《霸王别姬》是在研讨会期间传阅开来,理应该由它们中的其中一家来发表,不是刊登在《收获》上,就是在《人民文学》上。
  凭什么要把煮熟的鸭子,喂到《当代》的嘴里?
  “我们《当代》和《人民文学》都是人文社旗下的期刊。”
  张仲锷也是据理力争,《当代》和《人民文学》可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啊!血浓于血啊!
  《沪市文学》、《城》、《西湖》等杂志编辑也不甘落后,争抢起来。
  任谁都知道这部小说蕴含的文艺价值有多高,至少有三四层楼那么高。
  “这件事,不急,不急,等研讨会结束了再定也不迟。”
  方言不堪其扰,用上了拖字诀。
  好不容易地刚摆脱编辑们的“狼窝”,又“误打误撞”地撞进了铁宁等人的“虎口”。
  “岩子,就等你了,快来,快来!”
  王安逸亢奋地招了招手。
  眼见众人大有大战三百回合的架势,方言劝道:“大家都看了个通宵,要不先回去休息会儿?”
  “不需要休息,我们现在就想好好谈一谈这个《霸王别姬》!”????韩少恭所说的,便是众人想说的回答。
  “你看你们,又急。”
  方言道:“这不还有一些人没看过,或者没看完《霸王别姬》的嘛。”接着建议道:“依我看,不如趁着这个工夫,好好休息,养足精神,实在是不想休息的话,也可以做些心得笔记,等到了开会讨论的时候,也好有的放矢,言之有物嘛。”
  众人想了又想,也觉得不是没有道理,于是欣然同意,回屋休整。
  原本热热闹闹的客厅里,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,只剩下寥寥数人。
  “《霸王别姬》暂且不谈,我们还是先来说说这个马元和《冈底斯的诱惑》。”
  方言推着石铁生的轮椅,把他推到众人的面前。
  石铁生道:“说实话,恕我能力有限,我昨晚看了半天,还是看不懂《冈底斯的诱惑》。”
  “铁生,看不懂并不奇怪,这篇小说根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,意义也晦涩不明。”
  韩少恭毫无客气道:“没有半点正常叙事的逻辑和技法,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?”
  方言说:“我倒觉得这像是故意不小心的,就是在做某种叙事结构上的实验。”
  “我同意方老师的观点!”
  余桦旗帜鲜明地支持马元的叙事探索,称赞为“创造性地扭曲并使之面目皆非的独特方式”。
  方言鼓励道:“接着说。”
  “我觉得是一个玩弄叙述圈套的老手,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。”
  余桦说:“甚至在有些叙事技巧和结构上,有模仿《恶意》的痕迹。”
  “《冈底斯的诱惑》和《恶意》之间的区别还是蛮大的。”
  方言摇头失笑,伸出第一根手指,“这第一,我用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都是推理小说常用的方式和套路,而马元用的倒像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技法,在时间、人称、空间等方面,虚虚实实。”
  “这点说的没错!”
  茹芷鹃点头道:“《冈底斯的诱惑》一直在通过不加提示的叙述人称变化,来实现内容上真实和虚构的变换,因为没有明确的提示,或者清晰的脉络,很容易初读时,看得云里雾里,不知所谓。”
  “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,叙事和内容。”
  方言伸出第二根手指,“一般小说创作的顺序,是从开头写到结尾,但推理小说未必是这样,像我的《恶意》一样,就是从结尾往开头去写,从‘果’往‘因’上去写,这样的好处就在于,不管中间是倒序、插叙,还是闪回、省略,只要因果关系、人物关系这些逻辑关系不变……”
  然后笑了笑:“就算叙事再怎么复杂,再怎么看上去悬疑凌乱,但内容是完整的,是清晰的。”
  石铁生很是赞同,拍了下《冈底斯的诱惑》稿子说:
  “我总觉得这个马元,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,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,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,为了尝试这种叙事结构,才写了个离奇怪诞的故事。”
  “对!岩子和马元虽然那都设计了叙事圈套,都是刻意为之,但岩子这么做,是让推理小说充满悬念,更有可读性,但马元算是剑走偏锋了,把叙事形式放在高于叙事本身的位置。”
  韩少恭道:“结果就是故事没说清,也说不清。”
  “方老师,难道这样写就不行吗?”
  余桦觉得,文学不光是要“写什么”,也要兼顾“怎么写”。
  而马元小说的与众不同之处,恰恰就在于没有把小说故事的戏剧性、内容的潜在性放在首位,而是把文学的文体要素,叙事的技巧、叙事人和主人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等看成重点。
  “我同意这种叙事形式的实验行为,就像国外的摇滚乐里,有种类型叫‘实验摇滚’。”
  方言道:“但我个人并不推崇不服务于内容的这种叙事方式。”
  “可是魔幻现实主义不就是这样嘛,粗看上去是超自然的,像假的,细想一下是真的,是现实主义的。”余桦道,“我觉得马元之所以叙事显得虚浮不确定,就是混淆了现实跟虚构的界限……”
  韩少恭、茹芷鹃等人面面相觑,很是无奈。
  一本《百年孤独》,一个“魔幻现实主义”,魔倒了一批华夏当代的作家。
  方言皱了下眉,“按武侠小说的说法,这么剑走偏锋,很容易走火入魔的。”
  这年头的青年作家大多有一种叛逆感,觉得传统的文学形式太墨守成规,迫切地想要打破陈旧的文学形式,让华夏的小说“现代化”、“国际化”起来,跟世界文学接上轨。
  于是乎,就往西方文学流派上靠,从技巧上,到观念上,都要变得“先锋”。
  比如马元,就是叙事革命的代表,标志性的便是“元叙事”和“叙事圈套”手法。
  又比如残樰,就是生存探索的代表,学的是存在主义文学,小说里写的全是“人间地狱”。
  然而,这批作家之所以要搞叙事语言和叙事方法的实验,就跟章艺谋、陈凯哥他们把电影画面和色彩拍得很美一样,都是华而不实,想要掩盖自己讲不出好故事的能力。
  所以,先锋文学经常被说成是作家们圈地自萌的“小众文学”,脱离读者,不接地气。
  “走火入魔?方老师,何出此言呢?”
  余桦眨了眨疑惑的眼睛。
  方言意味深长地看着他,立马想到了《活着》、《兄弟》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等现实主义小说。
  作为先锋文学里为数不多会写好故事的作家,觉得还是有必要给他提个醒。
  “你想,你细想,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,可能有两种解法,有三种解法,但会有无数种吗?”
  “小说的各种可能性被实验得越多,叙事技巧、文本语言这些探索的空间和意义就变得越小。”
  “就像宋代文人为什么去写‘宋词’,不继续挖掘‘唐诗’呢,因为‘唐诗’被唐代的文人写得差不多了,甚至夸张点说,已经写尽了,大部分作者就会失去创作的空间、动力和目标。”
  “而一小撮坚持下来的,有可能走向极点,像《梅岭三章》。”
  “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”
  “投身革ming即为家,血雨腥风应有涯。取义成仁今日事,人间遍种自由。”
  “但也有可能走向极端,而且很容易走极端,你看现在在魔幻现实主义上不就有这种趋势?”
  “…………”
  余桦竟觉得好有道理,一时间无言以对,眼里透着迷茫,自己未来的文学道路何去何从呢?
  突然间,脑海里闪过个念头,抬头望见北斗星,心里想着方老师!
  方老师可是文坛的指路明灯啊!
  照我,方老师!千万要罩我!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